华南虎
华南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现存的华南虎全是人工饲养的,仅存于各大动物园,而且数量也是极为稀少,截至2010年10月,全世界人工饲养华南虎数量共有110只左右。
白狮
白狮是克鲁格狮的变种,产于非洲。白狮上世纪首次在南非被人发现,截止2009年全世界仅有大约130只白狮。有科学家研究表明,白狮可能是一种远古的品种,生活在北极等较为寒冷,后经生物演化,这一物种逐渐消失,但白色毛色的基因仍存在于现今少数黄色非洲狮的体内,所以最初在南非发现的白狮幼儿的父母都是普通黄色毛色的非洲狮,后经人为饲养繁育,形成了现今的白狮家族。
黑犀
20世纪,黑犀曾经是所有犀牛总数量最多的一种。但在20世纪后半叶,黑犀的数量急剧下降,从70000下降到1981年的10000-15000头。1990年左右该数量又降到2500头以下。根据2003年的资料显示,黑犀的数量已有回升,约3610头。黑犀的主要威胁是偷猎和栖息地的减少,人们猎取黑犀的目的是获取它们的角。
恒河鳄
恒河鳄与其他鳄鱼一样,因为身上的皮是制造皮件的原料而遭到捕杀,数量急剧减少,2009年只有约1000只恒河鳄生活在印度昌巴尔河和亚穆纳河。恒河鳄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之一,身体修长,体色为橄榄绿色。平均体长4米,有些体型更大。恒河鳄是一种淡水鳄鱼,喜欢栖息在恒河、印度河、马哈拉迪河,以及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水流湍急、水质良好的河流里。
西伯利亚虎
西伯利亚虎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北虎,世界上非常的珍稀的猛兽。东北虎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受到栖息地的破坏和偷猎导致其种群的数量直线下降,一个世纪以来,虎的种群数量减少了95%,致使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如今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至2015年初统计,世界上仅存野生西伯利亚虎仅500头之内。
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可以说是现在最为珍稀的猛兽,它在世界上仅存35头,是极度濒危的物种,三个亚种已有两个已经灭绝。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十分清楚爪哇犀牛的习性,一个原因是爪哇犀牛数量极少,另外一个原因是即使住在保护区中,犀牛仍然会选择人迹罕至的地方单独栖息。爪哇犀的分部区原本非常广泛,远不只爪哇一地,在中国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都有分布,但由于人类的不断摧残,印尼的爪哇岛成了它如今的唯一幸存地。
印度犀
印度犀牛鼻上只有一只角,是世上体型最大的单角犀牛,角可以长到约60厘米。印度犀历史上在中国境内也广泛分布,但由于人类居住地的扩大,分布范围大大收缩。造成印度犀日益减少的原因有盗猎,栖息地的消失和种群的分离。印度犀属于易危珍稀类保护动物,全世界现存3200头左右,但仍是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
苏门答腊虎
苏门答腊虎是现存体型最小的虎亚种,雄性体重100-150kg,雌性体重75-100kg。由于人类入侵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苏门答腊虎栖息地已不断减少,并被切割成碎块,造成苏门答腊虎的数量急剧减少,从1978年的1000只,减少到现在的400多只。现在仅存的野生苏门答腊虎主要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岛的五个国立公园。
远东豹
远东豹又叫做东北豹,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现在东北豹是全球极度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据国际最新的统计数据其种群一直未超过100只,仅分布于中国和俄罗斯,其濒危状况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栖息地的破坏、偷猎、以及大量捕杀食草动物是远东豹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是双角犀属的唯一物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体长240-315厘米,体重550-1100千克,平均体重仅700千克,最大个体1100千克。苏门答腊犀牛现仅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与婆罗洲有零星分布,生活在雨林,沼泽和云林中。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该物种已成为极度濒危动物,全球数量仅存200余头。